一、对青年的定义
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幻一直在变化。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年,首次将青年界定为15-24岁之间的人,而又无损于会员国的其它定义。从1995-2000年,世界青年人口的估计数从10.26亿增长至10.66亿,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8.1%降至17.6%。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青年占全球总人口比例预计到2050年将继续下降至13.2%。届时15-24岁的青年人总数将是11.76 亿人。绝大多数青年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就2000 年而言,占青年总人口85%的9亿青年,生活在世界发展中地区。随着更多的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这一比例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联合国:15-24岁的人为青年。
世界卫生组织:14-44岁的人为青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4-34岁的人为青年。
我国国家统计局:15-34岁的人为青年。
共青团:14-28岁的人为青年。
青年联合会:18-40岁的人为青年。
港、澳、台地区:10-24岁的人为青年。
本文根据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对青年的定位为,18-30岁的人,即1978-1990之间出生的人,用时下流行的叫法主要就是“80后”这个群体。
二、对时尚的定义
“时尚”这个词现在已是很流行的了,英文为fashion,几乎是经常挂在某些人的嘴边,频繁出现在报刊媒体上。追求时尚似已蔚然成风。可时尚是什么呢?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夫道学者,学士大夫所当讲明,岂以时尚为兴废。”([宋]俞文豹:《吹剑四录》)
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成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成衣》)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女雕塑家醉心于时尚。”(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
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当时的风尚;一时的习尚;②仿照当时宫廷妇女服装的样式和时尚。
我认为,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简单地说,顾名思义,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在这个极简化的意义上,时尚就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这种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消费、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是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表达人们对美的爱好和欣赏。或借此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属于人类行为的文化模式的范畴。时尚可看作习俗的变动形态,习俗可看作时尚的固定形态。
简单地说,时尚可以流行,但范围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广为流行,那还有时尚的感觉吗?追求时尚是一门“艺术”。模仿、从众只是“初级阶段”,而它的至臻境界应该是从一拨一拨的时尚潮流中抽丝剥茧,萃取出它的本质和真义,来丰富自己的审美和品味,来打造专属自己的美丽“模板”。追求时尚不在于被动的追随而在于理智而熟练的驾驭时尚。
总之,时尚是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一直对它争论不休。不过一般来说,时尚带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优雅、纯粹、品味与不凡感受,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神韵,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位,精致、展露个性。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人类对时尚的追求,促进了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无论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