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见习记者 李斌 王谋清)“ 一例自杀死亡可使大约6个人受到严重影响。自杀未遂可使两个人受到严重影响,自杀给他人造成的心理伤害可持续10年。”一组组耸人听闻的数据引起现场听众的阵阵议论。5月9日下午三时,一场名为“大学生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的讲座在新图书馆一号报告厅开讲,学工部特邀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才智副教授担任主讲。各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以及各寝室楼宿管、保卫处工作人员、寝室长代表旁听了讲座。
吴教授介绍了最近的一些自杀事件并展示了前几年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自杀事件的数据,令人瞠目的是,2000年之前我国每年自杀人数高达25万;而到2009年大学生平均自杀率达十万分之2.3;考虑到我国大学生庞大的基数,这比率还是颇为惊心的。
那么如何预防呢?吴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对自杀预防常识进行了再认识,对20个关于自杀的常识进行问卷调查并现场统计,结果大概70%左右的人对自杀认知存在偏差,于是,吴教授对自杀前的征兆,如言语、行为表现进行了分析,并一一举例。最后将自杀原因归为三大类:重大负性生活事件,急性应激障碍;精神疾病征兆;自杀事件影响。所谓的预防,也就是心理干预,吴教授说道:“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要牢记5句话,‘倾听、询问、劝说、转介、陪伴’,要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帮助,相信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当然最好是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和心理治疗。”
吴教授特别提到宿管及保卫处工作人员“应有的敏感性”。他表示,辅导员、宿管是预防自杀的守门员,应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事态蔓延。而专业机构的建设与质量是核心,学校也应加强预防知识的普及及专业机构的建设,尽可能的避免悲剧的上演。
继教院成教三部学工办主任桂凤来听完讲座后表示大有收获:“讲座让我对自杀的类别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开展工作时,会更加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防止不可补救的事情发生。”
讲座最后,吴教授强调:“在有自杀倾向的时候一定要勤于自助,善于求助,乐于互助,这三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他还打趣道:“宁要100个麻烦的学生,不要一个死亡的学生。”
据悉,吴才智教授为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辅导行政、心理咨询与治疗、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此次讲座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活动月”的系列活动之一。

共青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委员会 信息化办公室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