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支教:爱我你就陪陪我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7-13浏览次数:275

大学生暑期支教:爱我你就陪陪我

本网讯(通讯员胡茜)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春教科行”驻凤山镇万密斋“希望家园”的四名志愿者老师迎来了第8个日出,志愿者们匆忙洗漱后,赶在孩子们前面到教室做好最后的课程准备。“当你真正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会发现备好课是多么重要,我们要对孩子们负责。”尽管一个月前就开始筹划课程,王端瑞还是不放心。孩子们陆续到达,新的一天开始了。

在万密斋“希望家园”任教最轻松?

“说实话,在得知我们在县城里支教后,内心很复杂,城里的孩子真的需要我们吗?”志愿者们几乎每天都要问问自己。“青春教科行”的团队被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在胜利镇太平原村、纸棚河村,凤山镇徐家河村、上石源河村,唯一在县里的就是万密斋了。县城里的孩子,留守儿童只占少数,三四十个孩子,大多都有父母接送。“孩子们多才多艺,电子琴、拉丁舞、跆拳道样样都会,兴趣班没少上”,开学第一天自我介绍,志愿者们就见识到了孩子们各怀八斗之才。接下来的几天相处,志愿者们渐渐发现,想要走入一个孩子的内心,与他身处何处无关。班里有个孩子“叛逆期”来得早了一些,上课从不听讲,捉弄同学,下课窜上窜下恨不得上房揭瓦,无“恶”不作。“我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周同学安静!”志愿者们深感无奈。来自应用心理学的鲍秀聪通过多次谈话渐渐解开了这个疙瘩。原来,周同学父母常年忙工作,虽然就在身边,但是给孩子的陪伴远远不够。“他的内心很柔软,也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一切举动说明他需要我们的关注。”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报名的孩子大多数为周围大小店铺生意人的子女,父母开店工作忙,对子女的照顾大多止于生活起居。

课程安排结合专业知识,以开拓视野为主

多数家长报名时都会问一句,教语数外吗?会辅导写作业吗?“我们很能理解家长们对孩子成绩的高要求,但我们无法在短期类拔高一个孩子的成绩,我们侧重于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鲍秀聪口里的不一样课堂体验,就是引导孩子们从普通的学校课程中跳出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视野。志愿者们分别就读教育学、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及新闻学四个不同专业,课程与专业知识相关联,开展特色课程。将应用心理学里的团体辅导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交流、分享等能力。教育学专业的王玲在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鲍秀聪表示,班级共有36名学生,6岁至12岁不等,年级不同,只教授理论课知识也无法平衡所有层次的学生。

图为志愿者们给孩子们团体辅导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呈喷涌之势,短期支教的意义遭到质疑。短短二十天,志愿者老师们到底能带给孩子们什么?志愿者们的回答很一致:“陪伴吧。”最重要的就是陪伴,“是老师,更是朋友,相比学习,我们更想带给他们一份温暖。”陪伴来自师生双方,是“双赢”的过程,在志愿者们付出光阴、热情的同时,孩子们也是志愿者们成长的一剂“良药”。这天下午志愿者们还没到教室,就被孩子们团团围住,“老师,桌子上有惊喜!”,等进了教室,志愿者们看见一杯杯被切的大小不一的西瓜被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心都化了,感觉很幸福,学生们就算做再小的事情,我们就得到了最大的认可。”王玲说道。

“还存在问题,如何教导他们,如何真正走进他们,在后几天的相处中,我们会好好思考”,夜深了,志愿者们的工作还在继续。

图为学生周豪给老师们的画像


(责任编辑:王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