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高新怡)红色精神是什么?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是“洋装虽然穿在身,但心已深深烙上了中国印”的爱国情怀;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信念。为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近日,“七进宜都,情暖清江”社会实践队前往‘独臂将军’贺炳炎纪念馆,开展了暑期红色文化之旅。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实践队成员们认真学习了独臂将军贺炳炎的革命事迹和英雄精神。
忆峥嵘,讲英雄
1913年2月5日,贺炳炎诞生在松滋县刘家场洛溪河畔一户雇农家庭。1929年1月贺炳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贺炳炎屡建战功,多次完成开辟新区、组建革命军队的任务,先后11次负伤,长征中负重伤后截去右臂,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会指挥千军万马消灭敌人”的“独特人才”和“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的“独臂将军” 。党和人民为了表彰他的历史功绩,于1955年授予他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上将军衔。游览在贺炳炎同志纪念馆中,我们既为他取得的功勋荣耀而感到自豪,更为他艰苦卓绝的战斗和顽强不息的毅力而震撼。在参观过程中,贺炳炎将军战场上为保持清醒、不打麻药铁锯右臂的事迹让实践队成员们深为感叹,队员黄璇表示“在现今物欲横流的年代,已经很少见这种有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的人了。”
望古今,铭初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展望贺炳炎将军的英雄事迹,不禁令人深思,在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青年学生更应该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学习革命先辈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革命主义精神,学习革命先烈坚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当今时代注入我们新的发展力量。实践队队长刘思洁表示:“此次参观后,我的内心十分的澎湃。我终于读懂了“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在革命战争年代,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贺炳炎将军的右臂就是他的付出。回望历史,我如此的庆幸我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明历史,扬传承
在参观完纪念馆后,实践队队员们又参加了红色故事巡讲会。在参加故事巡讲会过程中,队员们看着老一辈党员们怀念地讲起革命年代的故事,讲起困难年代我们英勇的革命先烈们。沧桑而低沉的声音引人入胜,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接着队员们聆听着一个个年龄尚幼的小学生们带着自豪的口吻讲着湖北宜昌第一位中共党员胡敌的英勇事迹,说着独臂将军贺炳炎的革命故事,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脸庞,听着他们稚嫩而坚定的声音,仿佛看到了祖国光明的未来。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主力军,从小培养孩子们传承红色精神的信念也是不可缺少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习近平主席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过去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的革命家们却能凭着顽强的毅力,满腔的热血抵御外敌,坚守信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乃至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怎能不传承而致使其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而我们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向伟大的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烈士们致敬的同时,也要深刻反省自我,严于律己,积极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弘扬和践行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
一件展品,道出一段历史;一次瞻仰,悟懂一种精神;一段故事,弘扬一处传承。总有历史可回首,且以传承跟党走。

图为实践队成员学习贺炳炎事迹。
(编辑 张燕妮 摄影 马慧敏)

                                    
                                
共青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委员会  信息化办公室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