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徐昱)自从大一刚进校以来,我就深知“三下乡”这个活动的重要性。辅导员和班助多次在班会中强调,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三下乡”团队在班级里进行的宣讲。在她们的脸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为人师的自豪和喜悦,更是一种拼搏无畏的精神。那时起,“三下乡”在我心里,从一个冷冰冰的实践项目,变成了一次燃烧青春的历练。
我很渴望能够去到进行志愿活动的地方,和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沟通,即使时间不长,但也希望能陪伴他们一程。“三下乡”实践活动,不只是我们教会孩子们知识、让他们认识到世界的宽广,更是对我们的一次历练。孩子们通过此次支教,看到的是更加渊博的知识,更加丰富的世界,更加多彩的人。我们从孩子们的心中,找到当初那个满怀热情,热泪盈眶的自己,那个纯真且不被杂念影响的自己,那个不轻言放弃、心中充满希望的自己。
由于今年疫情以及洪涝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选择线上支教,这无疑增加了支教的难度。线上支教的距离,看起来不远,可是我与学生们的心,相隔不近。那一天硬着头皮和家长开语音通话,在嘈杂的环境中,提取出家长的需求。家长急迫的声音使我的眼前浮现出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浮现出一片未被开垦的桃源,我开始恐慌。我真的能给孩子们带来他们所能理解的有价值的东西吗,我真的能在那片桃源看见探出的郁郁葱葱吗?这种焦虑并未打消我继续支教的念头,我开始了我的教学课程。

图为志愿者给学生备课时的照片
第一次上课,紧张的我拼命的想在学生面前证明自己,点了一个又一个同学回答课本的概念,我发现,事情的走向不对了。我想让同学们能够认真的揣摩每个概念的含义,但是同学们只是将书本上的刻板定义念了出来。我的学生开始怀疑这堂课的意义,我便只能放弃这个还未成熟的想法。我迅速地将课堂重心转移到题目中去,因为我对他们的不完全了解,我的题目似乎也不是很合胃口。我的感觉越来越糟糕了,这时,我的一个学生让我开始重拾信心,她对题目尚不清晰的思路,让我开始理解他们的思维。一边是积极配合老师的学生,一边是自我怀疑的老师,在学生的配合下,老师也逐渐适应了节奏,她拯救了我初为人师的自卑敏感的幼小心灵。原来,教书的魔力这么大,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她治愈了我。在这时,我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学生和老师,两个看似单向的关系,其实有着许许多多的联系。在大多数人看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在于传授知识、培养信心和磨合性格。然而,只有老师知道,学生那些不经意间的温暖行为,是多么的治愈人,可能这就是教书育人的魔力。我也在反思自己,如果我的学生因为我无聊的讲课方式,对学习产生了不良情绪,我该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答案,我还在尝试的阶段,通过观摩名校老师的讲课方式,我也逐渐有了想法。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一个描述,而是通过常识性的东西,进行一个类比,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的含义。我像一块海绵,在吸收着许许多多关于教书的心得。

图为志愿者的备课笔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不会放弃,我有信心也有能力去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模式。
(责任编辑 袁绍贤)

共青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委员会 信息化办公室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