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走进武汉红巷,细品革命文化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7-17浏览次数:247

本网讯(通讯员 董清青)628日,我校拾遗志愿服务队全队前往红巷进行第三次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依次走访了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深入了解红色景区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从而更好地体会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奋斗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们首先前往了毛泽东旧居,走进这里,可以看见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其当年在武汉的生活轨迹,看到历史的遗迹彷佛是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一样。毛泽东同志在武汉时与他的夫人杨开慧,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一同住在这里,在这里他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旧居的布置是十分简朴的,面积也不算大,让人不敢相信这里竟然是毛泽东同志曾住过的地方,而就是这样的地方,住过毛泽东同志一家,及蔡和森、彭湃、毛泽覃、夏明翰等革命先烈,为我党做出重大贡献。在毛泽东旧居前,不禁让我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人们常说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但是说着容易,对于奋斗者、革命者、流血者、牺牲者、受难者而言,可不是一句赞颂如此轻松,他们需要被纪念,需要被尊重,需要被历史铭记。

图为毛泽东一家。通讯员何邵婕

从毛泽东旧居出来后,我们前往了下一个目的地——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走进会址,会址内一座座栩栩如生的浮雕,带领人们穿越时光,感受历史的沉淀与厚重;一封封带有真情的信,默默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张张饱含沧桑的照片,记录着一个动人的时刻。身临其境,方知初创之艰难;瞻仰故地,更感先贤之崇高。五大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是幼年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它却存在着重大的错误,所幸在之后的会议中发现了错误并进行了反思与改进。党对自己的反思是一直存在的,必须牢记历史,才能少犯错误,走得更远。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革命人的血与泪才使党意识到错误并改正右倾错误,这些用生命换来的反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图为毛泽东等同志开会雕像。通讯员徐思瑞

在离开的路上,我看到很多人都衣冠整齐地朝着红色景点的方向走去,这些应该都是去学习的同志,我心里暗暗地为生活在这么伟大、这么充满凝聚力的政党领导下感到骄傲。这次参观之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它不仅使我们对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之情,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之志,更带来了一种革命蓬勃的精神,让我们重温了党的创建历程,感受了革命党人乐观积极的革命精神。它让我更加了解我们的党与历史,革命先辈们的付出冲击着我的心灵,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清醒的认识我们国家目前的体制是否科学和完善,要活在当下。我们出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不仅应当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承担历史复兴大任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正如我所在的“拾遗志愿服务队一样,不断寻找、学习、传承与弘扬那些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让更多的人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一份贡献。

(责任编辑 杨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