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湖北学子三下乡:孝字文化打头阵,敬老爱老我先行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7-28浏览次数:406

本网讯(通讯员 彭昕洲)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华诞,也为了更加了解社会福利院里老人小孩的生活状况,我校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红色筑梦志愿队于7月19日到达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民政局福利院,开始了调研活动。

经过昨天的开幕仪式和对接活动,我们大概对这所福利院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与老人的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后发现了福利院如今现存的一些优点与不足之处。

福利院存在的意义在于把生活不能自理且家里的亲人没有时间去照顾或是失去儿孙后辈的老人聚集在一起由专人护工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以此来给予老人生活保障我们在7月20日便在汉川福利院里展开我们的调研,在这里老人们基本达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生活诉求。

护工细心照料老人的衣食起居小到把饭菜端上老人的窗前大到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仔细的为卧病在床的老人日复一日不辞辛劳的翻身洗澡在老人腿痛腰痛的情况下为老人按腰捶腿让老人在汉川福利院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依的幸福感

但是这并不代表老人身处福利院便可高枕无忧,我们在于老人进行深度沟通交流的时候也发现一些问题。人与食为天,因此对于饮食生活问题我认为是重中之重的,现在基本每家福利机构都会在宣传上明示出提供专业营养餐,但是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实事求是的讲,能够按照标准每餐根据老人身体情况提供真正营养餐的福利院机构几乎没有。对于机构而言除非个体定制餐,否则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营养餐。养老机构通常所说的营养餐实质大多是根据人们平时所习惯的饮食搭配。平心而论,老年餐制作真的不容易,要少油少盐,在兼顾糯软的基础上还要保障口感,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满意,真的挺难。我们在通过和老人沟通交流中发现,虽然他们有很多对于福利院的饭菜表示满足但也还有部分高龄老人和患有老年病的老人表示了些许不满生活在福利院的老人年龄跨度很大上至100岁高龄老人下至5.6岁幼童,通常到了80岁以上的老人牙齿都掉完了,因此他们只能吃一些软糯的食物,还有大部分老人都会有不同的疾病,而糖尿病老人不能吃含糖的食物,痛风老人不能吃发物和多盐多油的食物等等,我认为福利院应该定期收集每个老人的食品需求与各个老人的疾病,将老人从年龄段、疾病等分批划分成几类,然后再来规划饮食生活,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制作当地长者喜欢的食物如热干面,水饺等等,同时也可以让老人参与到这些食品的制作,我想这样更能让老人感受到老有所养的满足感吧

还有我们通过了解也发现有部分老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如毛笔书法、唱戏、下象棋等等,但是还有很多老人由于没有什么爱好经常就是在房间一呆一整天就呆呆的看着窗外因此我想可以在福利院成立一些社团让有特长的老人自己组建让其他感兴趣的老人加入进去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晚年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与爱好。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两名志愿者与老人深刻交流了毛笔书法以及一些书法知识,老人入遇知音,积极地与两名志愿者展开交流,另外在一群志愿者的拥护下一位在棉花厂退休的奶奶也为我们难得开腔唱了一小段黄梅戏引得周围的志愿者与老人都拍手叫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也会通过文艺汇演方式,邀请这些老人来和我们一起表演一些节目,让他们在参与中切实感受到老有所乐的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