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溯源中外字词,感悟诗歌魅力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7-22浏览次数:323

本网讯(通讯员 沈查)为了让同学们体会中外语言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外字词渊源。我校朝花夕拾实践队715日在武汉五里界界镇社区青少年空间开展了一节以探究中外字词与诗歌为主题的课程。


(学生绘画自己心中的太阳)

山河有样,象形文字记心中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想帮助同学们快速高效的了解我国汉字渊源,领会古代先人的强大智慧,寓教于情和寓教于景是协助同学理解和记忆的最佳方式。所以,在课堂刚开始,志愿者老师便向学生们摆出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同学们在体会景物之美中理解“象形”的概念。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上,磅礴冷峻的梅里雪山、婉蜒曲折的汉江、皓亮皎洁的月牙,一幅幅大自然的其妙画卷接连出现,紧紧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通过山川、河流、月亮等常见景物的形态,志愿者老师向同学们阐述了“象形”的概念,并随之引出了我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甲骨文。纸上得来终觉浅,志愿者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开拓思维,真正领悟象形文字的创作过程,要求同学们将自己想象成上古时代的“小仓颉”,并描绘出看到美景后创作文字的景象。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他们或是一边嘟囔着找寻着身边的景物,一边在纸上描绘出物体的大致轮廓,或是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向邻桌的同学高声探讨自己看到景物的创作过程...讨论结束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分享自己所想象的“创作文字的过程”,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在讨论结束后,一位同学以“日”字的甲骨文为线索,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看到明晃晃的太阳后,创作“日”字的景象。

(学生向老师分享创作文字的故事)

字句有意,中外诗歌共欣赏

经过同学们的分享后,志愿者老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汉字的创作过程,那英语单词又是如何由来的呢?在同学们思考中,志愿者老师以单词Sun为线索,向大家给出了解答。实际上,英语单词的太阳“sun”与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拉”有关。太阳神拉鹰首人身,头顶日盘,蛇饶盘上,后人便将头顶的蛇象形为字母S,圆盘的下上半圆为un,于是Sun一词被延续,被表示成了“太阳”。同时,志愿者老师补充到,北欧神话的太阳神苏娜(Sunna)和古罗马太阳神索尔(Sol)也与其相关。同学们聚精会神的聆听着,在汉字和单词的对比和追根溯源中体会着中外语言的独特魅力。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单独的汉字或字母是枯燥且无意义的,只有诗人把它们组合成诗歌,作者们才能为空洞的汉字赋予独特的哲理意义,读者们也能从诗行中剥离出强烈的情感价值。在课堂上,志愿者老师着重点出诗句中的汉字,让同学们在不同诗歌的诗行中欣赏汉字的独特意境。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太阳,是雄伟的、凄壮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太阳,是快意的、潇洒的,“风暖鸟声醉,日高花影重”中的太阳,是慵懒的、疲倦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的太阳,是闲逸的,恬淡的...诗句内涵不同,太阳便也“五光十色”了。随后,志愿者老师给出了几个诗句,并让同学们在纸上画出自己内心中不同样貌的太阳。在白纸上,各式各样明亮闪耀的太阳逐渐显现。同学们落笔生花,用心灵体会着诗行中具体文字的内涵。

(志愿者老师讲解甲骨文)

协作有道,字词配合展风采

在诗歌的创作中无法缺少文字,没有文字的互相合作便没有诗歌的百世流芳,同时,诗歌的存在又给独立的文字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丰富了文字的价值。文字与诗歌的关系,便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听着复杂又晦涩的句子,同学们的小脸上露出了疑惑和不解,他们好奇地盘问着志愿者老师其中的奥秘。面对小同学们好学的热情,志愿者老师意味深长的说道:“其实,汉字和诗歌的关系就像我们和集体的关系,同学们可以想象,在集体中,个人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没有小同学们,就没有我们青少年空间的集体,我们的存在又为青少年空间这个集体贡献了无限的欢笑与快乐。”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在五里界青少年中心的课堂上,志愿者老师将这句名言作为课堂的结束词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真正融入集体,在集体中做最闪耀的自己。就这样,同学们便轻松地掌握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明晰了在集体中,合作与奉献的力量。看着同学们明亮的笑脸,志愿者老师能真切的感受到集体协作的种子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稳稳扎根。

学字词,溯渊源,品诗歌,悟哲理。从诗歌到文字,同学们顺藤摸瓜,品味历史,探寻创新启迪;从文字到诗歌,同学们浅尝哲学,植根集体,深知合作智慧。探究中外字词这一课,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更是在童孩们心灵与思想的滋润与培养。

(志愿者老师展示同学的作品)

(责任编辑 郑景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