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敏煜)《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强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对比城市,农村经济落后,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无法获得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我校“志远”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7月5日在黄冈市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对不同年龄层的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系列访问调查和与当地党支部书记的谈话活动,让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图为志愿者在教室向当地儿童展示各类异常行为对应的心理问题。通讯员 江紫嫣 摄)
细语润心灵,重在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理念。细心观察与悉心调查是“志远”志愿服务队了解乡村儿童实际情况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家长、老师、乡村医生等交流,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睡眠不稳、情绪波动大、自尊心低落等心理问题。在此背景下,关注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成为重中之重。
在活动中,志愿者们对不同年龄层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交流和问卷调查。通过与他们对话,切实了解其心理需求和潜在问题,志愿者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小朋友你好呀!最近学习怎么样啊?课余时间最喜欢去哪玩?”
“我上节课被老师表扬啦!”“我爸妈不在家,只有爷爷奶奶,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知道该问谁,我怕问同学他们会嘲笑我。”句句纯真的语言透露出孩子们不同的心态,志愿者们也循序渐进,通过温暖亲切的言语和各类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游戏活动与留守儿童分享了一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传递给他们关爱与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同时呼吁广大志愿服务机构培养相应领域的教师和志愿者力量,为乡村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图为党支部书记与志愿者们分享百丈河村儿童心理教育事例。通讯员 江紫嫣 摄)
微风焕容光,重在希望乡村儿童成长的状态。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需求,“志远”志愿服务队与当地党支部书记王金初进行了深入谈话。与其交流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心理挑战后,王书记表示将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谈到儿童心理教育,王书记的言论掷地有声:“我特意跟一位照顾别家孩子的干部说,他妈妈不在,你就是他妈妈。如果你们昨天晚上出去就会看到,那个孩子正和他的‘妈妈’在广场跳舞玩耍。”志愿者们从王书记口中得知,百丈河村的所有书记干部都甘愿为村民做出自己的努力。不仅如此,在村里特别贫困的时期,每当有小孩生病,王书记都会亲自上山采药,中年时期自学有关护理知识,为此还发展了药材产业,村庄周围连绵起伏的群山便是见证者。通过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王书记希望他们能够从内心感受到爱与关怀,重建自信与自尊,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认为只有当乡村儿童的心灵得到呵护,他们的容光焕发、健康成长才能真正实现。
在与王书记的谈话和入户走访调查中,“志远”志愿服务队队员了解到尽管百丈河村相较之前各方面已有很大进步,但农村自带的落后经济条件将农民的主要矛盾引向生计,心理问题的表征不明显,难以察觉。有相关干部反映,村里已陆续建成关于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室以及由村民自主成立的树洞心语。
作为乡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村里的教育者认识到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访问调查活动后,志愿者们协同村里干部及教育者召集孩子们开展了一场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活动。面对各类问题,孩子们踊跃发言,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以及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对此,志愿者们一一引导有些许心理问题的孩子有效应对并努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志远”志愿服务队一致表示将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遏止不健康心理行为,为他们带去最温暖的陪伴和关爱,让乡村儿童的心灵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成长。

(图为志愿服务队与党支部书记和干部的合影。通讯员 江紫嫣 摄)
(责任编辑 蔡濛)

共青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委员会 信息化办公室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