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统院】武汉学子三下乡:指间绘童趣,艺起向未来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7-28浏览次数:10

本网讯(通讯员 雷晴)团聚青春,砥砺前行;麦浪滚滚,燃梦今夏。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美育教育往往被忽视。近日,我校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省级生态村”通海口镇共和村开展了两节传统文化艺术素养课程,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参与与关注。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自觉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

支教重在课程,该团队以教学为前期重点,于出行之前召开培训会两次,以集体备课、统一试讲为抓手,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支队课程体系围绕“五育并举”展开,以特色美育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授课程包含传统文化课程、爱国思政课程、趣味教学课程、心理安全课程、兴趣拓展课程五个类型。以确保每名学员都能够实实在在受益、快快乐乐成长、真真切切启蒙。

一笔一划, 播种文化希望

面具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古老文化现象,体现着各个民族多元宗教心态、民俗心态和审美心态。志愿者们向同学们介绍了 “独具慧眼”的中国三星堆黄金面具、方相氏熊图腾“黄金四目面具”等古老面具的制作工艺、材质、造型象征意义、历史渊源等。志愿者们表示:“我们试图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志愿者们还插入大量的跳神面具、傩戏面具、社火面具、悬挂面具、戏曲面具等民间面具图片供孩子们模仿。用文化的力量提振民族精神,在春风化雨中传承中华文明基因。课上,每个孩子都认真地制作自己的作品,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在制作过程中,志愿者们耐心地指导小朋友们,帮助小朋友们折纸、剪纸,告诉他们如何安全地,正确地使用剪刀,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志愿者们也鼓励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一切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动物面具。

素胚青花,描绘瓷器新篇

多元课程开拓视野,特色美育温暖心灵。本次课程分为青花瓷介绍以及纸盘创作两个环节。在介绍青花瓷环节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志愿者首先播放了著名歌手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并逐句分析歌词为孩子们大致介绍了青花瓷的历史与制作工艺,让孩子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悟青花瓷的历史文化底蕴,由此引出课题《学习青花瓷,动手画瓷盘》。随后,志愿者通过展示优秀影视作品《唐宫夜宴》的图片,进一步理解古人的生活情趣,了解“人间瑰宝”青花瓷图案来源与创作背景。同时,志愿者从青花瓷的器型、特点、纹饰分布、主纹、辅助纹饰五个方面入手,详尽地介绍青花瓷盘的绘画与风格特点,为创作青花瓷盘提供思路与灵感。

在纸盘创作中,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把白纸当作瓷器,把蓝色画笔当作颜料平等青,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印记绘出生动有趣的花瓣纹、动物纹、浪花纹等,并在盘中心画出小鱼、牡丹、八卦等样式,与辅助纹饰相互映衬,独具风雅。精美的青花瓷盘绘画完成后,孩子们纷纷与“小老师”们分享创作思路与想法。

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也非常重要。所谓教书育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他们将传统文化、党史教育、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等融入课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孩子们都特别期待上支教老师的课,他们说:“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课讲得也很有意思,使我们理解知识更容易、更全面了!”

(图为小朋友们在认真勾勒面具线条)

(图为小朋友在对照青花瓷盘照片进行绘画)

(图为下课后小朋友们高兴地高举着自己的作品合照)

(责任编辑 蔡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