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刘思怡 陈好 孟亚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深入了解当地学生的家庭和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良好健康发展,给他们带去更好的关心与陪伴,7月16日,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蓓蕾”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塘湖社区开展以“家校心连心,教育手牵手”为主题的家访活动。
迎着朝阳,踏着露珠,“蓓蕾”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早早起了床,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了家访之路,沿途不断变换的风景仿佛都在告知志愿者们与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塘湖镇的天很蓝,水很清,风景如画让人神清气爽。早上九点左右,志愿者们到达了相应目的地,在南湖、上港屋、东郭等村落走家串户,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走停停。每到一户学生家里,当志愿者们进行自我介绍,表明自己的支教身份后,学生家长都对志愿者们表示热情的欢迎,拿出水果、茶水招待志愿者们,“真的特别感谢老师们的到来,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关心和陪伴。”这是家长们的肺腑之言。
走进孩子心灵
黑黑的健康肤色、软绵可爱的乡音是志愿者们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大致的直观印象。“希望家园”的班上有这样一对姐弟俩,他们懂事乖巧但沉默寡言,即使在课间他们也只是乖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吵不闹,和周围一群疯闹玩耍的孩子们显得格格不入。为了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志愿者们决定前往“希望家园”六年级的姐姐小诗和三年级的弟弟小智的家中进行走访。
经过一段曲折的山路,志愿者们到达了姐弟俩的家中。一进门,婶婶热情真挚的笑容驱散了志愿者们心中的担忧。一杯茶水过后,婶婶的话匣子被打开,同志愿者们说道有关姐弟俩的事情。据了解,孩子们的父亲远在西藏,一年才会回家一次,他们的母亲在河南打工,与父亲一样,一家人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团圆,也正是基于此,孩子们的父母便将姐弟俩留给了家中婶婶代为照顾,婶婶自己也有一个女儿,三个孩子的起居全部由她一个人操持,婶婶在长年累月的辛劳下也显得略微苍老干瘦。
了解了大致情况后,志愿者们单独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谈心,耐心倾听他们的心事与烦恼。“老师,其实有的时候我特别想念爸爸妈妈,想让他们回来陪陪我,但是我怕打扰他们工作,我也不想麻烦婶婶,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哭......”浅聊过后,志愿者们向其婶婶交谈道,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心与陪伴,在生活中面对难题和压力时缺乏正确的情感疏导,可能使他们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存在隐患。因此,在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思想情绪动态,也希望家长要克服困难,一切向前看,一切为培养好孩子而共同努力。
倾听家长心声
告别前一个学生的家长,志愿者们跟着导航前往下一个学生的家里。“是你家长让你来接老师的嘛?”“不是,是我自己看老师还没到,想来接老师你们,就在这个路口等着了。”还没有走到家门口,小航就在路口等着志愿者们的到来。在小航的引导下,志愿者们走进了他的家中,刚进门小航的爸爸便热情地张罗着,将家中的茶叶泡好,亲手端给志愿者们,在志愿者们的劝说下才肯坐下来好好聊天。经过几分钟的交流,大家的陌生感得以消除,闲谈式的聊天拉近了志愿者们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据悉,小航父母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较少,薪资收入也只能够勉强维持家庭的开支,加之由于父母工作较为辛苦繁忙,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些力不从心。
仔细了解小航的家庭情况之后,志愿者们就小航在学校里的课堂表现以及性格特点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该家长表示,孩子已经小学毕业即将步入初中,学习上存在一些偏科问题,以及对孩子初中之后学习难度增加,孩子是否会不适应等情况表示担忧。志愿者们就家长提出的几点问题给予了积极正面的回答,勉励孩子与家长共同面对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家长不宜过度担忧,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对于孩子来说,进入初中就是一个新的起点,把握好机会从初一开始端正学习态度,打好基础、敢于吃苦、勇于钻研,就会有新的突破,并表示在这为期一个月的支教过程中,会进一步了解该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一定的指导。
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通过家访能让志愿者们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及思想动态,同时在耐心倾听家长心声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家长对“希望家园”工作展开的理解和支持,在家校共建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心更近,和家长们情更浓。在未来,“蓓蕾”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也将依据本次家访的实际情况,继续丰富课程内容,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

(图为“蓓蕾”志愿服务队队员正在与学生家长进行走访调查)

(图为“蓓蕾”志愿服务队队员向学生家长询问家庭状况并认真记录)

(图为“蓓蕾”志愿服务队队员与受访学生交谈在校表现情况)
(责任编辑 蔡濛)

共青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委员会 信息化办公室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