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院】湖北学子三下乡:夏日缤纷,老有所乐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8-04浏览次数:10

本网讯(通讯员 王璐佳)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展社区文化与休闲娱乐事业,填补社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提升社区为老人服务水平。7月14日,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蓓蕾”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佛祖岭街道流芳社区开展志愿活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老年人,他们虽然已经步入老年,但却并不服老,他们老有所为,并乐在其中。有些年迈的长者,虽然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却很好。在公园的广场上常能看到跳舞下棋的老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老年人十分热衷于书法、器乐等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志愿者们为社区老人准备了笔墨飘香的毛笔课程,并组织各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活动。他们通过故事、游戏等环节为老人的老年生活留下一些绚丽的片段。

活动开展前,志愿者们准备好活动相关的宣传海报、报名登记表等,部分志愿者们亲切深入走访到流芳社区F东西区、E区的老年活动中心中,与老人们交谈,了解身体健康情况、晚年日常生活及兴趣爱好等,并向他们深入宣传介绍本次“文化站书法志墨班”公益活动,鼓动号召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并将提前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整齐摆放在活动现场,一场书法“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宣传过程中,志愿者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使老人们信服,大部分老人们更愿意打打牌、下下棋,在不太识字的情况下对于书法课程并不感兴趣,一时接收不了新的信息。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向老人耐心解释本次活动的初衷与目的,旨在寓教于乐,而不是要求写的多好多出彩,遵从内心的想法,感兴趣的不妨来参与一试,重在参与感与体验感。不少老人们被志愿者们的真诚打动,并且非常愿意来体验一番。

活动进行时,在书法老师的引导下,长者们聚精会神临摹书贴,一笔一划的练习,从细节到整体,都阐释着一种高而雅的生活意境。他们挥笔泼墨、肆意书写、即兴创作。并现场书写“为人民服务、俭以养德”等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有些老人虽然一直嘴上念叨:“没读过书,写不来的写不来的。”但在现场也是拿起毛笔努力照着字例学习;有些老人的听力不太好,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师的意思,志愿者们便走到他的身边,通过示范让老人懂得书法的步骤;还有一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棒的老人,无需志愿者的帮助,自己就完成的很好,规范又工整。活动结束后,老人们拿起自己书写的字张,骄傲的说:“我写了两张呢!”。他们互相品评、鉴赏,彼此交流经验,汲取对方的优点,一时间讨论声此起彼伏。在放松、惬意的活动氛围中,社区老人们感受到了社区活动的精彩,乐此不疲。

随后,志愿者们组织开展“拾豆子”、“套圈”等趣味游戏,通过这些简单的小游戏,不仅可以开阔老人们的思维,启迪智力,而且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丰富晚年生活。特别是在“拾豆子”游戏中有一位奶奶一筷子夹起三颗豆子而开怀大笑,其他的奶奶们也不甘示弱,挥动着手中的筷子。此时的他们已经忘记年龄,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游戏中,尽情的享受着游戏的快乐。

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游戏,相互分享曾经的往事,舒奶奶感叹道:“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时候真是太穷了!我们吃过树皮、树叶,找到啥就吃啥,记忆里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现在的日子过得真的太幸福了。”坐在一旁的赵奶奶附和道:“那些年真是啥活儿都干过、啥苦都吃过。现在的人真的越来越幸福喽!”他们的眼神中流露着真切与热忱,志愿者们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身边的趣事,感叹着老一辈与青年一辈几十年间的飞速发展。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次社区探访老人的展开,不仅普及书法知识、弘扬传统书法艺术,也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趣味游戏,让他们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同时也让青年一代的志愿者们对祖国灿烂文化与文字的热爱之情更加高涨。爷爷奶奶们和蔼可亲的样子,以及全体志愿者之间不掺任何杂质的真情都已烙在他们的记忆深处,志愿者们在活动中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克服困难,敬老爱老的活动,他们一直在路上!

(图为志愿者们向社区老人慰问、宣传活动)

(图为志愿者们观摩书法爱好者之间的交谈借鉴)

(图为奶奶们进行“欢乐拾豆子”游戏活动)

(责任编辑 蔡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