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统院】武汉学子三下乡:葡萄园里放飞创业梦想,三下乡中奉献青春力量

时间:2023-08-24浏览:10

本网讯(通讯员 彭鑫阳)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亲身实践中成长成才,我校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仙桃各个乡镇展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队员根据所在乡镇的特色产业、红色基地、旅游景点,确定合适的调研方向,利用周末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仙桃市陈场镇是仙桃西南重镇、经济大镇、新型口子镇,享有“仙西明珠”之誉。陈场镇居民大多以农业生产为主,将“四水”产业——优质水禽、优质水稻及制种、优质水产、优质水果(瓜)作为农业生产重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且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因此我们选择位于陈场镇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建设基地——心怡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调研。

盛夏时节,走进心怡家庭农场,漫步在枝蔓缠绕、满眼葡萄的绿色长廊,阳光不燥、微风正好。据农场主田习姣介绍,心怡家庭农场是她从供销社下岗之后,为家庭谋求生计的探索。从果树到葡萄园,从最初的40亩荒田到现今500余亩水果飘香的果园,田习姣一点一滴学起,历经了技术不当、行情不好、天公不作美等多种困难,他都没有退缩。她前往华农、省农科院学习,广泛阅读有关书籍,经过钻研最总总结出自己的葡萄种植经验。她把葡萄园作为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热土,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品种。

让人倍感甜蜜的不只是眼前的美景、满园的果香,还有颗颗爆汁的味觉盛宴。田习姣告诉调研队员,果园里的葡萄在采摘前两个月就不再喷洒农药,让它自然成熟。“一些种植者会喷洒乙烯利给果子催熟,那样的果子虽然比自然成熟的漂亮,但是口感并没有自然成熟的好。”好的口感才会打造好的口碑,虽然心怡家庭农场的葡萄只进行零售,但是每年都有老顾客在葡萄还未成熟就打通田老板的电话进行预定。“在外地打工的人暑假回来一定会来农场里两次,回来的时候和走的时候,好像这样才是圆满的。”田习姣的心怡农场似乎成了在外游子对家乡的牵挂,这也是她二十几年创业道路上最暖心的慰藉。

在种植绿色富硒无公害水果,推进水果采摘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同时,心怡家庭农场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农场每年给临时务工人员开出的工资,就有50余万元,还不算节假日派发的“节礼”。“一个人的富裕不是目的,带动更多人致富才是初心。”田习姣会对能力较强的农户进行培训,扶持他们建立自己的农庄,为村里的贫困户和老年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近两年农场也会雇佣暑假工,给返乡大学生提供岗位,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升自我。

与田习姣的对话中,调研队员们更够看到她眼神里的坚定、感受到她身上的坚韧。他从未停止进步的步伐,“花园式家庭农场”、“一年四季有鲜果”、“互联网直播带货”......一个个新的想法不断在她的脑海中浮现。这次调研让队员们看到了“女性的力量”,田习姣用自己的执着、身体力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志愿者到心怡农场)

(图为志愿者与农场主交谈)

(图为农场内优质水果)

(图为村民在农场劳作)

(图为村民在农场劳做)

(责任编辑 蔡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