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莹)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推广普通话方针,促进乡村地区人民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我校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当地普通话推广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在地区的发展和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普通话在一些地方仍然面临着推广的挑战。当地人民平时习惯使用方言进行交流,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对普通话的接受程度较低。同时,由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相对复杂,当地人民学习普通话的语音有一定的困难。其次是文化认同和传统观念方面,乡村地区有其独特的文化认同和传统观念。一些村民认为方言是自己的文化标志,对普通话的推广持怀疑态度。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收集了村民对于推广普通话的意见,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了当地人民的需求,立足当地推普现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校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支教活动如期举行。在决定以推广普通话为调研主题后,我们就立刻开始准备相关资料,进行任务的分配并确定了以采访和问卷为调研方式。
团队当日去到了一些村民家中进行采访,村民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真诚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您平时会说普通话吗?您觉得推普有什么好处?您在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哪些部分有困难?您希望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广普通话?
“其实我们平时一般讲方言,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才会说普通话,在使用普通话时受方言影响会分不清平翘舌等。”据了解,当地的人民一般都不使用普通话,甚至有些村民不太了解推普工作。而且受方言的影响,有些人经常会说错普通话,久而久之也不愿意再说普通话。但是村民也都认同普通话可以促进交流,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助力小康。在采访时,村民提到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激励措施,创新性地开展推普工作,同时保持推普的长期性和持久性,不可半途而废。根据村民提供的建议,我们之后又开展了推广普通话课程,为小朋友们讲解了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说好普通话,同时也通过增加绕口令等小游戏,让同学们练习,鼓励同学们在之后的日子里积极使用普通话。
作为当代大学生和优秀志愿者,我们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通过倡导推广普通话来帮助村民更好地发展。通过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传播推普政策并培养说普通话的意识,帮助当地人民讲好普通话,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还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认识到了普通话推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为乡村地区的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与农村居民的交流和互动,我们更加了解了农村地区的需求和问题,对普通话的推广有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案。亲身经历农村生活,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了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图为志愿者采访村民普通话的相关问题。通讯员 王莹 摄)

(图为志愿者为当地小朋友讲解普通话课程,推广普通话。通讯员 王莹 摄)

(图为小朋友展示制作好的推广普通话手抄报。通讯员 王莹 摄)
(责任编辑 蔡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