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统院】湖北学子三下乡: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

时间:2023-08-27浏览:10

本网讯(通讯员 蔡鸿博)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今年三下乡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入农村,与基层群众交流互动,全面了解了农村的现状和各方面的需求,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此次调研的总结文字稿。

调研地点:仙桃市

●人口 156.35万

●面积 2538平方公里

●特产 仙桃香米、黄鳝、沔阳三蒸、沔城莲藕、藕带、红庙萝卜、沙湖咸蛋、毛嘴卤鸡、沙湖咸蛋、九珠皮蛋。

●产值 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9亿元,恢复到上年的95.3%,增速居全省第2位。

●产业特点 仙桃市有“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女裤之都”“中国黄鳝之都”等称号,工业总产值跨越千亿大关,形成“5+1”主导产业,即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非织造布、食品加工及现代服务业;农业精品化发展趋势明显,名特水产养殖比重突破80%,超六成水产品实现就地加工和转化增值。

一、依据规划实施,主城区变化明显近年来,仙桃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显著加强,人居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特别是主城区的发展按照全县城市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建设,城区功能日渐完善。

仙桃市将仙桃高新区作为“产业集聚集约主平台、武仙融合发展桥头堡、仙桃绿色崛起试验田、现代经济体系先行区”来打造,加快高新园区22.1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建设“六园”,即生物食品药品产业园、非织造布产业园、中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临空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全区已形成非织造布、食品、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

二、关于城市规划发展的对策建议目前,“十四五”规划编制已进入实质阶段,“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第二个一百年(2049年)发展宏伟目标的起步阶段,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四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对于我县科学发展、亮出品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因此,结合绥中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市容管理整治

1.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按照全覆盖、大环卫、一体化的城市环境发展目标,在完善我县中心城区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环卫模式的同时,逐步向乡村延伸,最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增加小型机械化作业设备,合理配置快速保洁车,提高机械化清扫率,提升垃圾运输设备环保能力,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有序推进环卫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管理水平。

2.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公共机构、相关企业、住宅小区为垃圾分类重点,试点先行,逐步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推动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全面提高垃圾分类精细化工作水平。通过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解决现有垃圾堆放问题及原有垃圾处理问题。

3.改善城区环境面貌一是做好机械化清扫和人工保洁的有机衔接,主要街道清扫保洁率100%以上。二是加强公厕管理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公厕保洁质量标准,加强监管,保证保洁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增加内厕对外开放数量。三是加强垃圾转运站管理,确保无积存垃圾_液,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清运率100%。

(二)高标准完善城市功能

1.实施畅通工程完善城市路网体系,科学实施道路渠化,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停车场建设,结合城市道路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逐步增加停车场数量,最大限度施划停车泊位,缓解停车难问题。实施主要街道道路方砖铺设和修缮工程,试点实施部分主要干道、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车道工程,满足城市居民各类出行需求。

2.加强城市道路设施管理对破损路面及时修复,加大巡查力度,做好通讯、排水等各类井盖、管涵等公用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强化供水、供气、供热、排水、排污等公共事业管理,加强设施建设和维护,完善监管系统和相关管理制度。

3.城市亮化坚持便民利民与美化城市同步推进城市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装灯率达到100%,城市道路主干道亮灯率达到98%以上,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亮灯率达到96%以上,道路照明的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公园、广场、建筑物等要逐步开展美化亮化工程,并形成常态化。

(图为河道整体情况)

(图为河道垃圾)

(责任编辑 蔡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