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统院】二师学子三下乡:二十四载坚守初心,葡萄园下孕育梦想

时间:2023-08-30浏览:10

本讯网(通讯员 柴奇玉)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作用,我校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分队成员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前往仙桃市陈场镇心怡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调研。

心怡家庭农场是我仙桃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基地、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实验示范基地、仙桃市国家农业科技园示范基地。现有种植面积520余亩,主要种植葡萄、桃、梨、柑橘等优质水果,采用高标准无公害栽培技术,并通过纯手工疏花疏果、套袋等措施提高葡萄质量,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想通过本次对湖北省仙桃市陈场镇心怡家庭农场的实地考察,采用口头询问、文献查阅等方式,调研其在国家农业发展新形势下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起正确的态度,在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贡献出大学生的力量。

盛夏时期,正值葡萄成熟季节,调研小组成员走进心怡家庭农场,绿意盎然的枝蔓映入眼帘、晶莹剔透的葡萄沐浴在阳光之下,让人垂涎三尺。热情的农场主田习姣拿出两种葡萄给志愿者们品尝,这些葡萄色泽明亮,水分丰富,味道香甜。据农场主田习姣介绍,目前农场中主要种植的是“夏黑”以及“金镶玉”两种葡萄。

“刚开始就只有这一点面积,那会还没种葡萄,主要种桃树。”在与农场主田习姣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志愿者们了解到,心怡家庭农场最初成立于1999年,那时田习姣正面临下岗失业的局面,困境中的她决定独自创业,创建自己的农场。刚开始的农场是以种植桃树为主,但由于后来种植桃树效益差,才逐渐转型种植葡萄、梨树。

从当初的40亩荒田到如今500余亩瓜果飘香的农场,从种植果树到种植葡萄,在经营农场的过程中田习姣也遇到过许多困难。由于近几年气候异常,有些年份旱,有些年份涝,天公不作美的时候农场的收成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田习姣不怕困难,她潜心钻研种植技术,多次前往华农、省农科院学习,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葡萄种植方法,葡萄质量大大提高,加之新形势下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心怡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越来越好。据了解,目前农场主要以零售为主,有一定的客流量,每到夏季就会有许多顾客打电话给田老板提前预定葡萄,“每年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人至少会来这里两次,回来一次,走的时候一次。可能是习惯了,大家回来都要来农场尝一尝这里的葡萄。”田习姣笑着和志愿者们说道。味美汁多的葡萄似乎成为了远在他乡游子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也是田习姣二十四载艰苦创业路上最美好的慰藉。

接着,田习姣带着志愿者们在农场中实地观察葡萄,“我们这里的葡萄只求质量,不求产量,一亩地严格控制在2Kg的产量,所有的葡萄都是自然成熟,我知道有些农场会打乙烯利催熟葡萄,但我们绝对不会,催熟的葡萄虽然看着好看,但吃起来绝对没有自然成熟的香甜。”田习姣向志愿者介绍道。

在农场实地调研过程中,志愿者们注意到在这里工作的还有许多老年人以及大学生,据悉,心怡家庭农场从2021年开始便在寒暑假期间提供了假期工岗位,以此来提供机会让返乡大学生利用假期体验生活,同时给村里贫困人家以及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我疼这些孩子们,就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可以利用寒暑假在这里体验生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二十四载坚守初心,葡萄园下孕育梦想。心怡家庭农场主田习姣在创业路上不断克服困难,钻研种植技术,提高葡萄种植质量,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学习“直播带货”,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市场,提高农场知名度。二十四年,她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坚守初心,实现创业梦想,她不仅让自己的农场在国家农业新形势下发展越来越好,更为国家“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力量。

(图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来到心怡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调研。通讯员 柴奇玉 供图)

(图为大学生志愿者们与心怡家庭农场主田习姣沟通交流,了解农场基本情况。通讯员 柴奇玉 供图)

(图为农场内挂在枝蔓上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通讯员 柴奇玉 供图)

(图为心怡家庭农场内工作的老人正在进行葡萄采摘工作。通讯员 柴奇玉 供图)

(责任编辑 蔡濛)